不勞而禍(Pain & Gain, 2013, by Michael Bay

要反思美國夢,當還沒看電影,我們或許想像得到《舞棍俱樂部》中史蒂芬索德柏會抱持的疏離和理性、《放浪青春》會有哈蒙尼柯林一貫帶詩意的叛逆。但《不勞而禍》呢,導演是那個跟《變形金剛》和「絕地。。」系列電影合體的麥可貝?他不是比較像被反思的那一邊嗎?

《不勞而禍》照樣有麥可貝電影充滿感官樂趣的好看,俗氣和好大喜功的調調也一樣沒少,但從開場就宣稱的要對「何謂美國夢?那會將人帶往哪裡?」進行探索,卻是來真的,且著墨於在此類主題電影中少被照顧到的面向,令人驚喜。

要練出N塊肌、隆成F++罩杯,要賺大錢、要名氣、要更爽更帥的人生,沒有做不到的事,只要下定決心、現在就去作……。夢想是無辜的,但激勵課程上暗示的無限上綱,是否真是個好主意?

故事改編自真人實事,情節和角色的戲劇化雖然必定有相當的變造和渲染,但《不勞而禍》做到最耐人尋味之事,在於讓電影中整個處於高度衝突、相互拉鋸的人與人的張力,其中每個人都抱持有自己的「美國夢」。

電影首先就對「美國夢」內涵做定調,但定義畢竟是抽象的,而人們總以各自的方式,轉換地作現實上的實踐。於是,我們看到一套「美國夢」哲學,如何被演繹出多套人生劇本,隨後在「美國」裡頭相互卡住,甚至得訴諸某種瘋狂的失速來尋求解套。

《不勞而禍》展現出美國夢天真但也殘忍的本質:它的樂觀與拼勁,沒有一個真正具有厚度的生命縱深去支撐它,換言之,那像一個口號、願景被強加下來,剛開始或者很陽光,可是人在這底下若未能走上相稱的道路,很可能反而要陷進怪異的壓力、邪惡的驅力。

電影有其搞笑和暴力相向的淋漓,可也無時無刻不在透露人物所處在的茫然或憂鬱。《不勞而禍》或仍略有粗糙之處,卻有獨特而強勁的後座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