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京物語(Tokyo Story, 1953, by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)
東京家族(Tokyo Family, 2013, by 山田洋次Yoji Yamada)
一對鄉下的老夫婦,迢迢到東京看孩子,可幾個孩子沒能好好陪伴、招待,最後他們提早返回鄉下。緊接著的重聚,是母親遽然過世的時候。……以這樣的大綱,我們可以想出哪些不同的說故事方式?
儘管《東京家族》是山田洋次稱向小津安二郎的《東京物語》的致敬之作,電影保留了絕大部分的梗概,只是把時間背景換成當代,然而,無論是對家庭或人生的觀點,兩者都是非常不一樣的。
小津安二郎的《東京物語》透有一種近乎駭人的嚴厲和冷酷,非指對待他人的態度,而是之於「人生的各部位與進展,怎樣才是正確的」,小津抱持了特定且無轉圜的預設。即便給該片所在的年代一些時間距離的彈性,其中人物的行為及其言詞,依然悚然而充滿力道。在小津表面上看來wabisabi意味的形式之下,從頭到尾輻射出強勁甚至暴力的對於人生與世情的失望。
我們就算不熟《東京物語》,也熟悉老夫婦沒能有孩子陪伴的失落、無法融入新時代與面目全非城市的茫然,而在這種情況下看《東京家族》,會得到令人驚訝的療癒性:同樣的開始、中間、結束,可因為各種細節的微調或更動,在山田洋次的演繹裡,我們被帶到一個溫暖而體諒的角度,稀釋並重新詮釋生命中各種失落感,一切於是得到緩解。小津原作中被呈現為內在衝突的許多段落,在《東京家族》獲得了外部化,變成了「有什麼不滿你說啊!(就算不能解決,我也可以解釋啊!)」的整個家吵吵鬧鬧,可這卻反而令人安心。獨立來看,這就是一部雖有其張力,但總是收在溫情而溫煦基調的作品。
看完《東京家族》會想立刻打電話給爸媽,而看完《東京物語》則比較是「不敢打電話給爸媽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