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金馬奇幻影展 大衛林區專題
藍絲絨(Blue Velvet, 1986, by David Lynch)
一個簡單的故事,且還有點零零落落與有頭無尾,卻是把所有的細節,轉換成作者真正感興趣的題材與面向。某個意義上,這部片甚至可作為一個教材,剛剛好是在「所有人都看得懂」和「多數人都看不懂」這中間,也是看出作者的世界觀、邏輯體系發展臻至成熟的時間點。這電影有著劑量剛好的古怪、莫名其妙、神秘、做作、歪斜,這些元素在日後成為了大衛林區世界的發動材料,可在這裡,它們比較是點綴地讓一個原本「正常」、「順行」的敘事開始有了破綻。…..儘管說得一本正經,可其實這部電影對誰都會激出情感,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各式秘密,各式妄想、各式暴力與溫柔,今天,他們(也就是我們)有了這樣的機會,將這一切攪在一起…..

穆荷蘭大道(Mulholland Drive, 2001, by David Lynch)
非常重要的電影!大衛林區的造夢邏輯系統到此已經老練而優雅,這裡的「夢」,不再是眠夢白日夢、不是通常的人生如夢的老調,而是泛指一種個人懸浮其所隸屬,甚至他親自(參與)建構,的世界,那樣一種「掌控著令其失控」的反悖狀態。本片以好萊塢的「星夢」或「夢工廠」為基本設置,不同於人們通常會想到的那種「逃避於現實」的好萊塢概念,而是將其整個看為一個可以發動宇宙、編造人生、扭轉重力、混淆人的精神狀態…..這樣一個更為強大、重頭開始,之機制。……如果觀眾還沒準備好想這些事情,那麼,也可以把這部片以一種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中那種紅國王夢到愛麗絲、愛麗絲夢到紅國王….的對倒方式來享受它。

內陸帝國(Inland Empire, 2006,by David Lynch )
《穆荷蘭大道》的進階版本,若對前者還有點無法勝任或稍微缺乏興趣,看這部可能就太沈重了,反之,若對《穆》意猶未盡,且跟得上作者的腳步,眼睛一閉再睜開就能輕鬆擺脫了平常習慣的敘事秩序,則這部三小時的高級班,是聖誕禮物那樣美好的東西。…..事到如今,已經沒有必要再去強求什麼地平線般的「現實」了,生命中任何運作著的段落,都該看為一個有許多房間的大房子,而關於房間的連結與配置,並不需要一套先驗與確鑿的規劃,每一細節、每一起心動念、每一瞥眼,就可能打開一扇門,且當你將眼神探了過去,你就無能回頭…..。即使是最有限的時空,都可在這種建構再建構的meta遊戲底,轉換成為無限的迷宮。…..照樣是好萊塢為背景,當然也比《穆荷蘭大道》加碼地更聰明與切題。

象人(The Elephant Man, 1980, by David Lynch)
如果獨立地看這部片,大概就是一部溫暖、什麼都滿到位的不錯的電影。但當我們已經很熟悉大衛林區,再重新回來看這部,這或許就可以看成一個待尋思、拆解的早期線索。對我來說,有兩件重要的事情,第一,象人那個扭曲怪誕的意象,或者可以理解為一種如影隨形的惡夢,那種在我們精神深處出於某種對未知的恐懼與猶豫而潛伏著的惡夢,我甚至會覺得,這個惡夢是比象人更為超出想像的可怖,可我們只能狠下心地召喚出一個恐怖物件,並藉著與他拉扯出平衡、甚至發展出一種善意(當善意成立,就完成了自我與他人的切割…….),「惡夢」或者比「夢」更貼切地適合大衛林區作品核心。…..第二,電影接近最後時,舞台女伶介紹象人時,她說「這是一個充分理解與體會劇場的人」,非常深刻而微妙地點出「劇場」與「被看」之核心相通。抓住這個「被看」所意味的邊界狀態,我們貫穿地理解到幾十年後林區電影裡那些夢與舞台的關係。…..不過這部片大部分時間就是一個不會讓人想太多的普通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