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影展X城市遊牧

獨立遊戲時代(Indie GameThe Movie, 2012, by James SwirskyLisanne Pajot)
以第一線的位置進入、參與了幾位獨立電玩設計師從遊戲製作到發表之間的生活,對於熟悉獨立遊戲或電玩產業的觀眾來說,有很多難得的幕後過程,而對於一般觀眾而言,這紀錄片因其選材與拍製方式,充滿了許多動人心弦的時刻。瘋狂、快樂、悲傷、孤獨、寂寞、絕望與希望。


美麗失敗者(Beautiful Losers, 2008, by Aaron Rose)
關於創作者的狀態,如果你已經看得夠多,多到難以想像還會有什麼新的說法,這部紀錄片會令你眼睛為之一亮。這片的節奏不特別,採集進來的材料也只是平均等級的素質,但片中幾位創作者的發言,卻意外地非常真實而深刻地表達該種人生處境的古怪或錯謬。….沒有無謂的抱怨、沒有多餘的欣羨或神格化,藝術本無任何優越性,但作為世界的其中一種隱喻,這些人他們相當程度地傳達了,通過該種隱喻可以洞察的風景。


福斯特先生,您的建築有多重?(How Much Does Your Building Weigh, Mr. Foster, 2010, by Carlos CarcasNorberto Lopez Amado)
非常不怎麼樣的一部紀錄片,拍得像是某種宣導短片、廣告或新聞專題報導,對建築師與其作品的造神氣質,毫無層次,甚至有點粗俗。但這紀錄片有大量Norman Foster與其同事或同儕的訪問,以及各種資料,作了還不錯的系統性整理,直接在視覺給出此與彼個時代的建築及其環境和展望的圖像。還算是可看。

 
一個字體,一百年的平面設計(Helvetica, 2007, by Gary Hustwit)
令人驚豔、著迷的重要作品,不需要對字體設計這件事特別感興趣,這紀錄片由此切入,裡面是深刻又華麗的現代主義與文明或時代性格的繁麗辯證。

 
神啊!請救救我的高跟鞋(God Save My Shoes, 2011, by Julie Benasra)
「為什麼非要高跟鞋不可?」,人們沈迷或無感於高跟鞋的本質性魅力,但問你「為什麼?」,能獲得的回答多半膚淺又膚淺。這部紀錄片以一種類似人海、鞋海戰術,從最表象的說法開始,慢慢推進,作者與觀眾一起抵達更深層的思考。令人感官與知性都滿足的紀錄片。並且完全說服我們:高跟鞋不是鞋,是別的東西。如果你原本並沒有潛意識地就需要它,這紀錄片可能在你腦中種下種子,你看完就會開始需要它。